据新华财经消息,北京时间10月27日晚,欧洲央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,宣布再次将三大关键利率大幅上调75个基点,调整后的利率将于11月2日生效。
此前,欧洲央行已于今年7月份、9月份分别加息50个基点、75个基点,到目前为止,已累计加息200个基点,连续的大幅加息背后是欧元区“高烧不退”的通胀问题,市场预期后续欧洲央行大概率仍将继续加息。
在此情况下,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,欧元区经济活动在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出现显著放缓,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或进一步放缓。
“欧洲央行在落后于近期的通胀步伐后,正在迅速追赶形势。”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衍行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分析称,欧洲央行连续两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,也符合此前市场预期,其主因是欧元区接近10%的通胀水平,几乎达到欧洲央行中期目标的五倍。
欧盟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欧元区9月份调和CPI同比终值录得9.9%,较初值10%下修0.1个百分点,但仍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9月份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涨幅高达40.7%,是推高通胀的主因。食品项价格同比涨幅也进一步加速,达到11.8%,8月份为10.6%,连续两个月录得两位数同比涨幅。
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、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说,随着通胀数据持续走高,欧洲央行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小。再次大幅加息或对高企的通胀率形成一定的抑制,因为如果不加息,通胀率恐怕会失控。但此次加息客观上将进一步加大欧元区经济“衰退”的预期,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对欧元区债务风险及金融风险的担忧。
近期的数据指标显示,欧元区经济前景不容乐观。
标普全球10月24日发布的欧元区10月份PMI数据显示,欧元区10月份制造业PMI初值录得46.6,创2020年6月份以来新低,已是连续四个月低于“荣枯线”,业内人士认为,该项数据持续低迷或说明欧元区制造业活动已出现显著的萎缩信号。
杨海平表示,当前欧元区经济发展“愁云惨淡”。在9月份通胀数据再创新高的情况下,欧元区制造业受到能源危机冲击,需求明显走弱,正在寻求供应链重构甚至向其他区域迁移等解决方案。在资本外流和出口困难的影响下,国际收支平衡受到冲击。同时,欧元区经济分化加剧,部分国家债务压力较大。
本次加息消息公布后,欧元汇率并未出现明显反弹。10月26日,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恢复至平价之上,但截至10月28日记者发稿,欧元对美元汇率又已跌破平价水平。
王衍行认为,欧洲央行加息或难改欧元汇率承压局面。一方面是当前欧美短期利差的贝塔值仍保持在低位,即使欧洲央行此次加息75个基点,欧元汇率也料难得到太大支撑;另一方面是由于美联储的鹰派加息立场仍占主流,将继续推动美元指数走强。此外,尽管近期欧元区天然气价格“似乎”出现较大幅度回落,但市场对欧元区前景仍持结构性悲观态度。
“考虑美联储也在持续加息,以及欧元区经济发展基本面,特别是能源危机对制造业的冲击,国际地缘政治和滞胀前景对市场情绪的压制,短期内未看到欧元汇率逆转颓势的有力支撑。”杨海平说。(记者 谢若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