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没有围墙的博物馆”如何在乡村建“馆”?

时间:2022-10-30 11:32:52       来源:中国新闻网

作为民众的“精神家园”,农村文化礼堂如何兼具特色底蕴与朝气活力?

眼下,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已超2万家。浙江绍兴素称“没有围墙的博物馆”,市域内文化底蕴深厚。在该市乡村,依托农村文化礼堂这一成熟载体,一座座凝聚乡土特色、乡愁记忆的“乡村博物馆”诞生,成为热门“打卡点”。

记者了解到,乡村博物馆是设立在农村文化礼堂内的特色展馆。馆内通常有村史的介绍、民俗的陈列,还展示了祖辈们的记忆、几代人的手艺……

在绍兴诸暨,舞龙是农村的一项民俗活动,而白门下村同时传承了板凳龙、布龙两种舞龙民俗,历史悠久。为了纪念白门“龙灯文化”,该村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,以“龙灯文化”和“义塾文化”为主要内容,特别建造了龙灯馆。

龙灯馆里,最醒目的就是一条由村民手工制作的板凳龙。据了解,白门板凳龙“龙骨”用长约1.8米的条状木板制作,“龙头”“龙肚”“龙尾”均用竹篾扎成,糊以棉纸,“龙纹”也是手工彩绘而成。正常舞龙的时候,“龙肚”内会点燃蜡烛,在夜晚十分耀眼。

和其他地方一样,绍兴农村文化礼堂大多由闲置农房、老旧建筑等改建。同时,当地还充分挖掘建筑的原有特色和功能,因地制宜创新展馆内容,为文化礼堂注入新活力。

位于绍兴柯桥的徐山村曾经拥有一个占地面积6.2亩的徐山粮仓,2017年停用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从2021年开始,这个粮仓重新出现在许多人的“朋友圈”里。

原来,徐山粮仓已被改造成徐山村文化礼堂与农耕博物馆。到徐山粮仓“打卡”,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,成了当地民众的热门活动之一。

主展厅、插秧体验厅、丰收体验厅、周边书吧,农耕器具、粮食票据、农产品……该农耕博物馆藏品丰富,不少游客参观后感慨——仿佛回到儿时的乡村,充满怀旧感。

“经过再次利用,将农耕博物馆融入文化礼堂建设,既丰富了文化礼堂的内涵,也给徐山村的农耕文化提供了展示平台。”徐山村党总支书记王秋良如是说。

随着农村文化礼堂纷纷开“馆”,在绍兴乡村,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”的氛围日渐浓厚。

洋湖村文化礼堂也由老建筑改造而来,其前身是清乾隆年间的宣氏宗祠,整个礼堂粉墙黛瓦、古朴典雅,还有雕梁画栋的古戏台,洋溢着浓浓的“中国风”。如今,该礼堂融入了当地的另一张“金名片”——洋湖陶艺。

“绍兴老酒诸暨坛,诸暨洋湖出名坛,洋湖村有传承百年的陶艺史。”洋湖村村民宣国风说,洋湖一带的陶土质地相对较好,烧制的酒坛装绍兴黄酒,可以做到不渗透、不变质,黄酒越陈越香。

为了让“做坛”手艺延续下去,洋湖陶艺馆在洋湖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中被列为重点项目。如今,陶艺馆内不仅展示着各类洋湖陶器,还特别设置了手艺传承的部分,由专门的陶艺师傅手把手传授。

可以看见,在浙江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进程中,乡村博物馆赋能下的农村文化礼堂,为提升民众“精神富裕”探索了新方向。

“在文化礼堂内设置乡村博物馆,不仅丰富了礼堂内涵,也提升了农村的文化气息。”绍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会员周幼民受访时表示,此类博物馆应该充分考虑地域特色,挖掘民俗、手工艺等各类资源,形成差异化竞争,并增加亲子游、研学游等内容,让展馆真正“活”起来和“火”起来。(项菁 周健 王敏霞)

关键词: 农村文化礼堂 浙江绍兴 农村文化礼堂 农耕博物馆